所有學員被分為兩組,起初學員并不知道游戲要告訴他們什么,他們只知道游戲規則:當兩人見面時,每人都同時向對方打出一個代表自己希望與對方以何種見面禮節相見的手勢。
出1個手指頭,代表自己想與對方的見面方式是“點頭”;出2個手指頭,代表自己想與對方的見面方式是“握手"”;出3個手指頭,代表自己想與對方的見面方式是“握手的同時,自然地拍拍肩膀”;出4個手指頭,代表自己想與對方的見面方式是“擁抱”。
若雙方所出的手勢不一致,以小的手勢為準。也就是,一方出“3另一方出“2”時,則雙方完成“2”的見面禮。
游戲規則看似十分簡單,但十分有趣。隨著游戲的進行,在熱鬧的表面下,學員的心理會發生十分微妙的變化。
起初彼此因為不知道對方會出幾為了不讓自己太尬,多數都試探性地出個“1”,互相點點頭。隨著不斷變換新的對象,慢慢地,有人開始出“2”或“3”,偶爾也會有人斗膽出個“4”。
全體人員在大轉盤一輪一輪的轉動中。內心也在不斷地“靜扎”,磨著每次對方會出幾,自己到底該出幾。每次游戲的結局幾平都是同樣的:自然而然地大家最后都會互相出到“4,即全體互相擁抱,游戲在極其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與陌生人互相擁抱,對于沒有這種傳統禮節,但同時又有著含蓄、內斂、不愿打開心門的深厚傳統文化的大多數中國人來講,是一件需要一點勇氣才能做到的事。
盡管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出“4”及完成“4”號見面禮節時的確有些不好意思,但其實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尤其是在游戲結束時的表現可看出,每個人的潛意識里最真實的感覺都是渴望彼此能以“4”相見。只不過絕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更希望的是對方先出“4”。
有一條人際準則是人們司空見慣的:他人怎樣對待我,我就怎樣對待他人。
- 如果你對我熱情,我也熱情待你。
- 如果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
- 如果你對我不仁,那么就別怪我不義。
- 如果你對我出“4”,那我也會對你出“4”。
可怕的是,根據這一準則,人們會自然而然演化出另一準則:估計他人會這樣對待我,于是,我就這樣對待他人。
讓我們試著演繹一下這種思維方式的結果:估計他人會熱情待我,于是,我準備熱情待他。但你可能不幸正碰到一個估計錯誤的事實:對方并未表現出你期待的“熱情”,你領略了一次什么叫做“受傷”。于是,下一次當你面對某一新對象時,為了防止再次被“傷”,你的處理原則十有八九是收斂起自己上一輪的“熱情”,將“無情”贈送給即將要面對的下一位。此時,你的習慣性思維模式是既然“你”(盡管已不是剛才的同一個“你”)上一次這樣待我,那么下一次也就別怪我對你不客氣啦,忍耐是有限度的。再接下去就該輪到對方也這樣思考了…冤冤相報,何時能了?
更極端的情況是:懷疑他會“害”我,先下手為強,把他先“害”了再說。比如。剛才的游戲中,許多人都是這樣思維的:懷疑對方不會出“4”,我還是先出個“2”再說吧:我本是想出“4”的,但如果他不出“4”,那該多尷尬,與其這樣,還不如少出一點吧。有意無意中已先把“痛苦”給他。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隔、冷漢、傾軌、抱怨、成見、封閉、仇恨,大多數都源于這一條人們常用的準則1難怪人們??畤@:“做人難哪!”
游戲結束后,從所有學員的分享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大家共同感悟出人生真諦:
“痛苦”地計算著到底出幾,根本就逃不脫“痛苦”的結局。要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唯有秉持出“4”準則:根本就沒必要費心去計算、揣摩對方出幾。如果說要費心去揣摩的話,那也讓對手去揣摩好了。隨便他出幾,反正自己都毫不猶豫地出“4”就是了。
當對方出“4”時,其實隱含地代表著他對你的理解、重視、欣賞與接納,而這恰恰是每個人在與人交往時的內心需求。出“4”,是游戲中彼此見面時人們內心真正希望的最高禮節。其實,它也自然而然地隱含著與人相處的最高境界出“4”準則即:
希望他人怎樣對待自己,自己就怎樣對待他人。
- 希望他人熱情待我,我也主動熱情待人。
- 不希望他人這樣待我,我也不要這樣待人。
- 永遠不希望他人害我,我也永遠不想去害人。
- 不管他人能否熱烈響應,我仍然會熱情,因為,無論何時何地,我的內心仍然希望他熱情待我。于是,按照這一內心標準,無論對方如何。我下一次的選擇仍然是熱情待他。
本文地址:http://www.oaringintheriver.com/qy/309.html是關于企業管理培訓經典18:出“4”準則,如何與人相處的相關信息,如您需要再詳細了解企業管理培訓經典18:出“4”準則,如何與人相處的文章的詳細信息歡迎致電影響力!
業務咨詢:企業組織培訓、邀請老師授課歡迎咨詢4008217969